|
|
(2 intermediate revisions by 2 users not shown) |
Line 1: |
Line 1: |
| {{DISPLAYTITLE:族譜的起源及發展}} | | {{DISPLAYTITLE:族譜的起源及發展}} |
| {{Chinese-sidebar}}{{breadcrumb | | {{Chinese language-sidebar}}{{breadcrumb |
| | link1=[[Chinese:中華家譜|中華家譜]] | | | link1=[[Chinese:中華家譜|中華家譜]] |
| | link2= | | | link2= |
Line 13: |
Line 13: |
| 結繩家譜 :中國古代在文字產生以前,曾經歷結繩記事時代。通過打過多少結,知道本家族有幾代人,五個結表示五代,十個結十代,他們將這種表示世代的繩結,掛在房子木梁正中,非常崇拜。東北地區錫伯族,到20世紀初,仍保留結繩記載一家人輩數、人數、男女數的習慣,生一個兒子,在繩上系一個小弓箭,生一個女兒,則系一根紅布條。 | | 結繩家譜 :中國古代在文字產生以前,曾經歷結繩記事時代。通過打過多少結,知道本家族有幾代人,五個結表示五代,十個結十代,他們將這種表示世代的繩結,掛在房子木梁正中,非常崇拜。東北地區錫伯族,到20世紀初,仍保留結繩記載一家人輩數、人數、男女數的習慣,生一個兒子,在繩上系一個小弓箭,生一個女兒,則系一根紅布條。 |
|
| |
|
| 口述家譜 : 比結繩更為原始的一種家譜形式。少數民族,如蒙古族、苗族、彝族、高山族等,都保存口傳家譜的習慣,他們采取父子連名的形式,即父親名字之後的一二個字,是兒子名字的前一二個字。一般家族成員能背出三四十代祖先世系,最多的能背出90多代。 | | 口述家譜 : 比結繩更為原始的一種家譜形式。少數民族,如蒙古族、苗族、彝族、高山族等,都保存口傳家譜的習慣,他們采取父子連名的形式,即父親名字之後的一二個字,是兒子名字的前一二個字。一般家族成員能背出三四十代祖先世系,最多的能背出90多代。 |
|
| |
|
| 甲骨家譜:就是刻在龜甲、獸骨上的家譜。產生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字,其中有一些是專門記載一個家族人物、世系的甲骨,如“兒氏”甲骨,上面記載一個家族十一代十四個人的名字,就是很有代表性的甲骨家譜,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家譜。 | | 甲骨家譜:就是刻在龜甲、獸骨上的家譜。產生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字,其中有一些是專門記載一個家族人物、世系的甲骨,如“兒氏”甲骨,上面記載一個家族十一代十四個人的名字,就是很有代表性的甲骨家譜,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家譜。 |